黨的二十大報告就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作出部署,要求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特別強調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吨泄仓醒腙P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要求深化行政檢察監督,對行政檢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然而,目前行政檢察監督在線索發現、監督研判、督促整改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瓶頸性問題。為有效推進“做實”行政檢察,筆者建議積極推進檢察大數據戰略,探索建立“行政檢察智慧監督應用平臺”,通過破除信息壁壘,搭建應用場景,構建辦案模型,以數字賦能提升整體監督質效。
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數字賦能是深化行政檢察監督的基本路徑,是行政檢察監督工作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最高檢檢察長張軍在全國檢察機關數字檢察工作會議上指出,“‘數據’正在深刻改變著新時代的檢察工作”,強調大數據賦能是彌補法律監督短板、更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行政檢察監督工作涉及法院、行政機關、案件當事人等多方主體,利益訴求多元,關系法治政府建設,關乎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理解與追求。以大數據牽引推動行政檢察監督系統性重塑變革,促進依法審判、依法行政、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是提升行政檢察監督工作現代化能力水平的重要路徑。
數字賦能是行政檢察監督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行政執法以及與之相關的行政審判執行活動直接面對人民群眾,由此引發的行政爭議涉及執法司法公正,黨委政府關注、人民群眾關切,若得不到妥善處理,可能會出現較大社會安全穩定風險。數字賦能行政檢察監督有利于更加全面準確掌握情況,更加系統有效解決問題,助力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數字賦能是行政檢察監督破除傳統辦案模式困境的必然要求。隨著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人民群眾法治意識普遍提高,近年來當事人不服行政決定、行政裁判事件增多,但是主動申請檢察監督占比不高,而檢察機關在日常履職中又很難發現監督線索,即使發現線索,依然存在調查難、化解難、督促糾正難等問題,傳統辦案模式已經無法充分滿足人民群眾需求。依托數字賦能,暢通信息共享渠道,能夠及時獲取監督線索,精準研判監督焦點,實現部門之間協同共治,從而產生法律監督乘數效應。
強化行政檢察智慧監督應用平臺建設。行政檢察智慧監督應用平臺建設應堅持問題導向,抓住行政爭議這一黨委政府關心重點和行政執法、行政訴訟痛點堵點,以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為切入口,獲取各方支持配合,實現信息共享,構建數據模型,同步推進行政檢察各項監督工作。
四條渠道打通數據壁壘。針對行政檢察監督工作中信息銜接不暢通、情況掌握不全面等問題,應通過直接接入、定期導入、專項獲取等方式,實現與行政執法、行政訴訟、社會治理等數據共享。一是裁判執行數據。探索設置專用端口,直接連接裁判文書網、執行信息網等公開信息平臺,同時根據辦案實際需要,以專項監督方式調取相關數據,提供涉案行政訴訟情況。二是行政執法數據。探索建立檢執聯動工作機制,登錄行政復議、綜合行政執法信息系統,獲取數據導入平臺,提供案涉行政執法活動情況。三是社會治理數據。探索建立聯合化解矛盾糾紛工作機制,登錄信訪部門、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信息系統,獲取數據導入平臺,提供群眾訴求反映情況。四是其他補充數據。探索在政府大數據中心建立檢察數據倉連接平臺,同時向各行政執法部門、鄉鎮街道開放端口,由其將案涉相關信息聯網錄入平臺,提供需要的其他補充信息。
三大場景推進行政爭議化解協同共治。平臺設置三個核心應用場景。一是研判斷案。輸入當事人姓名可檢索相關行政決定、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信息,自動篩查爭議領域、經歷程序、各環節處置意見,分析是否存在行政違法、訴求非法、利益捆綁等問題,掌握家庭基本狀況,對整個案件作出全景畫像,幫助鎖定爭議焦點,判斷實質訴求,明確化解方向。二是多元協同。設置“在線研討”“督辦閉環”兩個模塊?!霸诰€研討”主要提供爭議所涉相關部門責任人員交流互動,通過點上信息及時推送,清晰還原事件經過、掌握當事人動態,研究確定主攻方向,分派各部門承擔責任,根據實時互通工作進展情況,同步推進實地走訪、當面交流等線下工作?!岸睫k閉環”主要是在行政爭議化解過程中,發現行政機關敗訴未履行生效裁判或者存在行政違法行為,在線發送檢察建議或督辦函、回復整改結果,通過監督事項線上流轉、過程留痕,實現監督閉環。三是能效評價。為發揮監督促治理成效,設置“風險提示”“綜合評價”“典型晾曬”三個模塊,核心是治理、評價、激勵?!帮L險提示”主要是從多維度進行風險分析,為黨委政府決策和各部門風險防范提供參考?!熬C合評價”設置行政爭議案件數、訴訟數、化解數、整改數等指標,開展訴源治理能效評價?!暗湫土罆瘛眲t匯聚涉行政類典型案事例,通過正向激勵,激發多元力量參與行政爭議化解的積極性。
分類建模提升穿透式監督質效。行政爭議案件背后有的存在行政行為違法、行政審判執行違法等情況,需要在化解行政爭議中開展穿透式監督工作。平臺應以爭議化解中各部門匯總數據為基礎,根據辦案需要,嵌入分類監督模型,破解基層行政檢察業務量少、監督線索發現難等問題。如針對行政非訴執行監督案件,從行政機關申請、法院受理、審理、執行各個階段中,梳理超期或未申請強制執行、法院受理超期、終結本次執行不當等監督點,構建行政非訴執行監督模型;針對行政違法行為監督案件,建立不同行業或領域的類案監督模型,對獲取的案件信息進行自動分類和分析研判,開展穿透式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