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次全國地方立法工作座談會12月7日在湖南長沙召開。這是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后舉辦的第一個全國性地方立法工作座談會。召開這次會議的目的是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推動新時代地方人大工作特別是立法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次會議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五年來地方立法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和寶貴經驗進行深入總結,從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堅持立法為民、堅持立法服務保障改革、堅持發揮人大主導作用、堅持和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維護國家法治統一等方面對地方立法予以了充分肯定。
新時代這十年,我國在法治建設領域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各地人大圍繞同級黨委貫徹落實黨中央大政方針的決策部署,結合本地實際,依法履職、擔當作為,緊扣地方發展需要和群眾關注問題,積極發揮地方立法的實施性、補充性、探索性功能,創造性地開展立法工作,制定、修改了一大批體現時代要求、反映地方特色的法規,為促進地方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治理方式轉變和治理能力提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就新時代新征程繼續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會議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
堅持把黨的領導作為立法最高政治原則
回顧這些年的地方人大立法工作,各地在總結地方立法工作成績的經驗中,都把堅持黨的領導擺在了第一條。
地方各級人大旗幟鮮明講政治,不斷增強黨領導立法的政治自覺,堅持向黨委請示報告制度,出臺加強和完善黨委領導立法工作相關文件,建立健全地方人大常委會主要負責人列席黨委常委會會議、人大專門委員會和常委會工作機構主要負責人參加黨委綜合性會議等制度,堅定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比如,2021年7月,湖南省委專門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大工作的意見》,落實人大常委會黨組向黨委請示報告立法工作的相關制度規定。云南、遼寧等地制定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向省委請示報告報備重大事項清單等,實現常委會黨組工作規范化制度。這些制度都使黨對人大工作、立法工作的領導真正落實落地。
在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時,會議要求,各地人大要把政治性作為立法工作第一屬性,強化政治機關意識,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全面領導,緊緊圍繞地方黨委貫徹落實黨中央大政方針的決策部署,確保立法工作在黨的領導下有序推進,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立法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落實。
堅持回應人民的需求加強重要領域立法
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建設法治體系和法治國家,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先導功能。
近些年來,各地人大統籌謀劃健全國家治理急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急需先立,各重要領域立法取得突出進展,通過更完善的法治服務保障各領域改革創新,確保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項重大改革于法有據。
在依法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天津制定了促進智能制造發展條例、山東出臺新舊動能轉換促進條例;在環保立法方面,吉林、黑龍江制定黑土地保護利用條例,依法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在弘德立法方面,重慶、上海、廣西、江西、陜西等地制定出臺了有關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條例,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西藏、寧夏、新疆等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修改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自治區平安建設條例、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等法規,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立法修法工作;在新興領域立法方面,貴州、遼寧等地制定了大數據產業發展相關條例,浙江、廣東等地制定了數字經濟促進條例,有效促進了大數據、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良好發展。
會議要求,下一步,立法工作要繼續聚焦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地方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有效發揮立法職能作用,努力打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通向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切實發揮地方立法在完善法治、保障善治方面的職能作用。
堅持立法決策服務保障改革決策的路徑
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如何科學處理立法與改革的關系,近些年來各地人大進行了積極探索。
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地方黨委重大改革決策部署,各級人大綜合運用立改廢釋和決定等立法形式,確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據。比如,上海出臺關于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相關立法工作規程的規定,助推深化改革;山西出臺了開發區條例等一批服務促進轉型改革的法規,確保國家改革政策落地;海南制定全國首個保護公平競爭條例、首個反消費欺詐法規,與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相配套,共同構筑起加快促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健康發展的法律制度規范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積極推進區域協同立法是近些年地方立法的一大特色和亮點。協同立法在跨區域河流、大氣等生態環境保護,疫情聯防聯控、交通一體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從地方實踐看,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立法協同工作機制,山西、福建、山東、江西、湖北、湖南、廣西、云南、貴州、重慶、四川等?。▍^、市)也適應實際需要進行了積極探索。這些都有力助推了改革攻堅任務的落實。
今后,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區域協同立法的范圍和領域還會進一步擴大。會議要求,各地方要立足實際,在破解市場制度規則不夠統一、要素資源流動不夠暢通上下功夫,推動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在跨區域流域山川河流等協同治理上下功夫,推動形成環境保護制度合力;在基本公共服務跨區域便利共享上下功夫,如推動交通出行、文化旅游資源共享等方面互聯互通,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便利、獲得實惠。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完善科學、民主立法工作機制,不斷拓展人民群眾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和渠道,保證立法廣泛聽取和反映民意,是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的有效保證。
近些年來,各地大都形成了以地方立法條例為統領的一套制度規范,實現了立法工作制度化、程序規范化、流程標準化,提高了立法科學性、民主性和公開性。比如,浙江推進地方立法數字化改革,對立法工作機制、方式流程、手段工具進行系統重塑,加強利用信息化平臺建設,推進立法公開透明,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
與此同時,各地立法工作的公眾參與度進一步提升,民主立法更具生機和活力,成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比如,遼寧注重代表議案向立法項目的轉化,2019年以來根據代表議案確定的立法項目占50%以上。北京、天津等地建立起代表下基層、代表全程參與立法等工作機制。廣西對基層立法聯系點的意見建議做到“不過濾、不修飾、不曲解”,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汁原味”。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會議要求,要自覺把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原則和要求貫徹到立法工作各方面。要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達平臺和載體,要通過一系列法律規范、制度安排和體制機制設計完善立法民主程序,要進一步增強征求意見的針對性,建設好基層立法聯系點。
堅持推動解決實際問題立法形式更豐富
注重開展“小切口”“小快靈”方式立法,是近些年來地方立法的亮點之一。
各地在立法實踐中,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問題導向,把有限的立法資源用到解決突出問題上,針對問題“量身定制”,切口小、挖掘深、措施實、短小明快、精準管用。既提高了地方立法質量和效率,又避免了“上下一般粗”、照抄照搬上位法的問題。比如,河南制定了餐飲服務從業人員佩戴口罩規定,全文只有九條942個字,對立法目的、適用范圍、主管部門、從業人員佩戴口罩規范、餐飲服務者的義務、法律責任等都作出明確規定,讓人看得明、記得住、好執行;福建出臺的《福建省禁止中小學幼兒園學生攜帶手機進入課堂的規定》只有5條,切口很小但得到社會各界普遍關注和好評。
為了更好地發揮地方立法執行性、補充性、試驗性作用,會議要求,地方立法要堅持“不抵觸、有特色、可操作”原則,統籌立改廢釋,增強立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要突出地方特色,結合本地的自然地理、人文社會、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實際情況,做好核心制度的設計。要善于從“小切口”著手,抓住解決問題的“牛鼻子”,增強立法的科學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